博时富恒一年定开债发起式为债券型-长债基金,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,该基金资产配置:无股票类资产,债券占净值比123.07%,现金占净值比0.49%。
赵括是一个争议性比较大的人物,可能他的争议性在现代比较大。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,赵括是纸上谈兵的典型,完全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;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赵括在“长平之战”当中打得很好,按《史记·白起传》中的说法让秦军“死者过半,国内空”。但是这个说法是有很大的水分的。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。
赵括在“长平之战”消耗秦军大量士兵的说法
赵括在“长平之战”的指挥的表现,其实并不算特别理想,率领四十万大军去主动进攻秦军,结果被几万秦军就包抄后路,更是被五千骑兵把整个军队切割成两个部分。从战争结果上来看,赵括的战绩更是不理想,四十万大军几乎全部被坑杀(只有二百四十人被白起放回赵国),名副其实的全军覆没,一点也没有给赵国剩下。
既然赵括在“长平之战”当中的表现并不好,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赵括其实打得很好,是被最被低估的名将呢?小编在上文也提到了,源于《史记·白起传》当中的一句话,是白起与秦王之间的一段对话:“今秦虽破长平军,而秦卒死者过半,国内空。”这句话很容易联系到“长平之战”上。秦军在“长平之战”中投入的兵力也非常多,如果赵括能够让秦军减员一半,那么“长平之战”确实能够视作秦国对赵国的一次惨胜,也算是赵括在军事上的闪光点。
“长平之战”并非赵括的独角戏
虽然白起与秦王的对话中,有秦军伤亡惨重乃至减员过半,但是这个战绩不能完全算在赵括的头上。因为“长平之战”并非赵括的独角戏。事实上从赵括接手赵军,到赵军全军覆没,只有两个月的时间。而在“长平之战”的前期,廉颇与王龁之间还有过三个月时间的战争。
廉颇虽然以防守为主,但是和王龁之间的战争同样很激烈。而且正因为廉颇依托防御工事采取守势,秦军进攻坚守的赵军,就会付出更大的伤亡。我们来看廉颇率领赵军、王龁率领秦军的时候,双方发生的战斗:在四月赵军进攻秦军,赵国裨将茄(名字,姓氏不载)被秦军所杀;在六月秦军进攻赵军,获得两个堡城、四个赵军尉官的战绩;在七月赵军开始修筑垒壁防守,秦军进攻赵军垒壁,夺取赵军西垒壁。
看上去赵军好像只有失败没有胜利,不过这些史料都是基于秦国的立场上记载的。赵军有什么局部胜利,秦军获得局部胜利所付出的代价,通通没有记载。秦军在整个“长平之战”当中的战损也包括与廉颇对峙的时期,而并不仅仅是赵括的战绩。
在“长平之战”之后还有“邯郸之战”
白起与秦王的对话中虽然只提到了“长平之战”,但是在“长平之战”之后还有一场“邯郸之战”,发生在这段对话之前。事实上白起正是因为不愿意参与“邯郸之战”,才用这段话来进行推脱,并且劝谏秦王放弃对邯郸的围攻。
“长平之战”是赵国的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,四十万大军被消灭;而“邯郸之战”则是秦国的一场失败的战争。秦国发兵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,赵国士兵顽强抵抗,让秦军受到较大的损失,至少有五校的秦军被消灭。白起拒绝出任“邯郸之战”的主将,所说的“秦卒死者过半”自然也包括“邯郸之战”当中的损失。在“邯郸之战”之前秦军还攻打上党、皮牢、太原等地,也是伤亡不详。所以秦军减员过半是秦国与赵国整体的战争中的损失,不能全都记录到赵括的功劳簿上面了。
参考文献:《史记》黄金配资线上
长平之战赵括赵军赵国秦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